蒹葭从风 | 从黄海大东沟到辽宁庄河,经远舰最后的时刻都经历了什么
本 文 约 4500 字
阅 读 需 要
9 min
近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在辽宁大连庄河海域经过三个月的调查和搜寻,解决了一桩多年来悬而未决的疑案——124年前在甲午海战中殒身长波的北洋海军战舰“经远”号的位置终于确认。然而从经远折戟沉沙的坐标点回望,会发现这里距她当年拼杀过的大东沟主战场(大约在致远舰沉没的坐标处,位于辽宁东港西南10公里的海域)有14-15海里(≈26-28公里)之远。在这段漫漫征程中她到底都经历了什么?
经远这个名字曾属于一条美貌的装甲巡洋舰,1887年,她和她的双胞胎姊妹“来远”舰在德国伏尔铿造船厂出生。同年9月,与另外2条英国出生的穹甲巡洋舰“致远”和“靖远”一道,在中国海军的驾驶下,历经三个月艰苦的航行回国,被编入北洋海军。那些年轻美丽的军舰共同支撑起一支当时亚洲第一、世界第六的新兴舰队。
身披白色维多利亚式涂装的经远舰。照片由刘烜赫先生上色、提供
然而黑暗中的光芒总是转瞬即逝,北洋海军的建军之日也是其停止发展之时,在朝廷复杂情势下,海军停止购舰购械,就连锅炉等设备也久未能更新。到了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爆发时,曾经美好的军舰均已出现老态,包括经远在内。
出战时,经远和致远被编为一个战术小队,在接下来的海战中她们要协同行动、互为应援。这样的配置很有深意:英国的穹甲巡洋舰速度快、火力均衡但防护差,而德国的装甲巡洋舰防护好却在速度和火力配置上略有缺陷,这样两舰可以优势互补。而二舰的管带在性格上也有类似的意味。致远舰管带邓世昌脾气火爆治军严苛,传闻他曾鞭打水兵致死;而经远的管带林永升则温和得连当面斥辱人都做不到,他甚至还为将受肉刑的水兵求过情。如果资料记载不虚,那么这位毕业于马尾船政学堂、英国格林威治皇家海军学院,并在英国地中海舰队铁甲舰“马那杜(Monitor)”实习过的高个子海军军官可谓像如其人,很难想象他会是战争中“争先猛进、死事最烈”的一个。
经远舰长林永升不同时期的影像。可以看出他从小到大的眼神都那么无辜柔和。
这两条军舰及其舰长的差异并没有导致其在海战中表现的差异。两舰都在战前毫不犹豫地弃掉了逃生的舢板,以示死战之志。海战中,致远舰激流勇进冲锋在前,作为僚舰的经远也猛进争先。在战斗进行了大约十五分钟后,位于北洋海军横阵左翼的军舰(定远、经远、致远、济远、广甲)等到一个机会:
当时,日本联合舰队本队五舰正加速从北洋舰队阵前驶过,但位于队末的比睿、扶桑因为舰龄老航速低而落后,成为北洋海军集中打击的目标。定远和她身旁的经远立即转舵迫近比睿右舷,意图从这里截断日军阵型。根据战后比睿代理舰长的报告,经远有撞击自己的意图。在鱼雷攻击尚未成熟的前无畏舰时代,撞击是常用的海战战术之一,而经远舰艏本身就有冲角。别看比睿是一条排水量2250吨的二等铁甲舰,被拦腰撞上基本就是死路一条。在千钧一发之际,比睿孤掷一注向定远和经远中间冲去,企图夹缝逃生的同时搅乱我方队形。经远自然不能任其妄为,她疾驶迫近,最近时距比睿的右舷正面只有400米。比睿这时清楚地看到在经远船头还出现了“登船队”。登船队通常由军舰上配置的海军陆战队组成,故日军认为经远有“跳帮”的意图。
跳帮就是接舷战,顾名思义是从自己军舰登上敌舰进而杀伤敌人、俘虏敌舰的战术。接舷战、舷击战都是主要流行于风帆时代的古老战术,到了蒸汽机海战时代虽明显式微但仍未退出历史舞台,毕竟只要武器的实力没有大到短时间内击沉敌舰,登船或舷侧轻武器格斗也是一种让敌舰尽快失去战斗力的办法,甚至到1974年中国与南越的西沙海战中还用到了舷击战。但话说回来,热兵器时代这种战术的风险也大大提高,经远船头的陆战队就在比睿机关炮的急速射击中几乎牺牲殆尽。
这时,经远向比睿发射了一枚鱼雷,但比睿舰及时转舵致鱼雷在其后方7米处通过。幸运之光笼罩了比睿,她在经远、超勇、扬威、广甲的围追中虽然舰体、帆桅及索具多处被击中,但水线下等要害部位却无命中,最终冲出合围成功脱险。当然,假如北洋舰队的高爆弹比例再高一些可能也会改写战场的命运。
战机稍纵即逝,比睿和扶桑虽被重创但都突出重围,扶桑的一枚240mm克虏伯炮弹还击中经远左舷前部。14:15之后,当联合舰队的本队五舰和第一游击队(以下简称一游)四舰逐渐完成合围,战斗进入最激烈的时段。这时双方已经开始了“乱战”。乱战是一种海战术语,英文叫做dog fight,我想这个英文表达能立刻给人一种当时战场的即视感。
根据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伊东佑亨、一游中吉野舰长河原要一的报告,大约在下午14:46,被一游集中攻击的来远和致远起火,15:10旗舰定远也发生火灾。而在这之前,海战伊始就被盯上的右翼弱舰超勇、扬威早就失去了战斗力驶避浅水区自救。就在这时,下午3:30发生了一件堪称分水岭的事件——邓世昌的致远舰可能因为之前战斗太过勇猛,本身防护薄弱的舰身终于耗尽了储备浮力,开始向右舷明显倾斜,仅4分钟内就迅速沉没,成为这场海战中沉没的第一艘军舰。大概致远的壮烈牺牲给其余军舰造成了一定心理阴影,按照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战后的报告,“自致远冲锋击沉后……各船观望星散”。这时,除了两条铁甲舰定远和镇远还留在主战场,其余纷纷向西南或东北两个方向……逃逸或躲避。
此时尽管北洋舰队处于下风,但海战毕竟不是足球比赛,不是谁进球多谁就赢,一方如果不能干掉对方的核心力量依然不敢轻言取胜。此时,海上堡垒一般的定、镇铁舰发出了不可小觑的威力,就在致远沉没的同时,镇远的305mm主炮连续两次命中日本旗舰松岛的左舷下甲板炮房,一枚横穿两舷,另一枚命中4号120mm速射炮并爆炸,引起附近堆积的装药殉爆,这些装填了“下濑火药”苦味酸的高爆弹引燃大火并释放毒烟,松岛舰体倾斜,一侧火炮失去战斗力,全舰三分之一编制人员伤亡。
战斗进入新的阶段,留在主战场的定远、镇远开始了与本队以二敌五的缠斗,而对付驶避的经、来、靖等舰则成为一游四舰的新任务。由于这些军舰是“星散”的,一游决定选择一条进行致命打击。他们发现来远此时火势严重,经远和靖远受伤相对较轻。特别是经远,此时已经失去了长舰,形单影只还稍稍落后,经过综合评估成为一游锁定的目标。一游首舰吉野开始追着经远向西南长驱而去。从这个意义上,经远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靖远和来远的生机。
到了16:30,航速14节的吉野很快就逼近了步履蹒跚的经远。可以想见,124年前的那个黄昏,受伤的经远一边沐浴着弹雨一边奔赴如血的残阳,一边进行着薄弱、无望的还击。吉野舰长河原要一的报告称从经远来的炮弹纷纷飞过头顶。但值得一提的是,经远及其姊妹舰来远本身在设计时因为防护装甲的重量被省去了舰尾的中大口径舰炮,导致舰尾火力薄弱。所以这些飞向吉野的大量炮弹是从哪里来的呢?这次经远水下考古发现了一些本不属于经远出厂配置的53毫米“格鲁森”炮弹弹壳,提示这些弹药可能是战前临时配置的。研究者隋东升根据战后日军统计的被俘北洋各舰炮械记录、经远姊妹舰来远的战后照片推测,开战前夕可能特地为其加装了尾炮,这些速射炮来自李鸿章为胶州湾炮台新购的部分速射炮。但毕竟是临阵磨枪,武器和人还没来得及磨合好,又是在这种仓惶的境况下操作,最终并没有给吉野带来致命的打击。
2018年经远舰水下考古打捞到的53mm“格鲁森”弹壳
16:48:吉野的追杀进入3300至2500米的最佳射程,于是开始以右舷炮和桅盘炮开火。大量的速射炮弹雨倾泻到经远身上,船体开始向左舷倾斜,舰内还冒出浓浓黑烟,就连舷侧装甲带都脱落。根据资料,经远的战斗群体经历了这场海战中最难以想象的战斗。密集的弹雨击穿司令塔,管带林永升“裂脑而亡”,而后大副陈策代为指挥,不久中弹阵亡;二副陈京莹接替指挥,也很快牺牲;然后是三副李在汉,亦不能逃此命运……经远几乎拼光了所有中高阶军官。如果说致远是这场海战中最壮烈的军舰,那么最惨烈的属于经远无疑。
17:05:经远舰突然匪夷所思地转航向东,朝向了战场的方向,因而日舰报告中认为经远可能舵机损坏。但还有一种可能,经远舰沉船位置向东北不远就是一片明礁,即今天大连庄河黑岛镇的海上景区“老人石”。试想经远再支撑片刻就可以赶到那里抢滩。但已经来不及了,这时一游其余三舰也拍马赶到,开始对奄奄一息的经远进行了猛烈的围殴,以至于前锋的吉野都觉得没有必要继续参与,一度停止了炮击,好像一个胜券在握的猎人开始考虑炫技表演,打算用鱼雷这种热兵器中的冷兵器对经远插上致命的一刀。但吉野接近后才发现,虽然经远此时火势汹汹愈加炽烈,舰体也左倾得越发严重,但她的蒸汽机还在工作,螺旋桨仍在转动,并没有停止战斗束手就擒的意思。对于这条生命的最后时刻仍在做困兽斗的军舰,吉野冷静地中止了鱼雷发射,而是留下一张她弥留之际的遗影。
经远生命的最后一瞬。摄于吉野舰,1894年9月17日 17:30 pm
17:29:经远舰渐沉水中,舰首向着憾不能至的老人石方向没入,并且在瞬间翻覆,以倒扣的姿势向海底缓缓沉去。我总是忍不住想象每一艘沉没的军舰在水中的姿态。对经远来说,她修长的钢铁身躯发出了最后的叹息,拍起的巨浪如玉碎雪崩,然后再以优雅的姿态轻盈地坠落,坠落,如同一头死去的巨鲸慢慢坠入她生前从未到达过的漆黑海底,也像一头真正的巨鲸一样,在未来漫长的岁月中形成一个鲸落一样静谧的墓场。
从1894年9月17日下午的16:16到17:30,从丹东的大东沟到大连的庄河,一小时又一刻钟的时间,14-15海里的路程,经远渡过了她生前最后一段酷烈的生命。她没能躲过强敌的追杀,也没能像她的长舰一样以壮烈的方式杀身成仁,但她在这风萧萧的战场上死战到了最后一刻。仅此,对得起自己的身份,也对得起肩负的使命。
殁于战场,便是英雄。
各位读者中秋快乐!
微信公众号即将改版,如果还想找到我们
请将“搜历史”设为星标
- 推荐阅读 -
值班主编 | 曲飞 值班编辑 | 小窗
这是第 314 篇文章
- END -
© Copyright
作家原创作品 | 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 欢迎分享朋友圈